小城新故事 办事“变形记” ——三门峡市积极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2024年以来,三门峡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坚持以流程再造与机制创新为抓手,通过系统部署、协同攻坚和跨域对标等措施,积极推动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开展。截至2025年7月18日,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累计办理13.8万余件(线上2.1万余件、线下11.7万余件),有效促进了我市政务服务从“单项审批”向“协同服务”转变,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制保障
四次召开全市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明确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主线,锚定2025年“12+N”重点任务,构建专班统筹与部门协同机制;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的通知》,提出“刀刃向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精简办事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群众办事便捷化、企业创业舒心化;细化分解改革任务,形成了目标具体、责任到人的改革推进体系,为改革深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定期组织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专题调度会,聚焦已上线事项高效办理、线下专区建设及“12+N”新事项筹备,以“双线汇报+精准调度”模式,有效破解跨部门协同难点堵点。通过压实市、县两级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标准化服务覆盖。50余家单位负责人现场剖析问题、共商对策,形成“问题清单化、整改节点化”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改革举措顺利推进。
二、拓展服务渠道,夯实办理基础
市、县政务服务大厅不断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设置,摒弃“一件事”仅限于“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办理的固有思维,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多元化服务渠道和办理方式。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优化窗口布局,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组织高频事项牵头部门进驻专区设立12个窗口,同时为部门综合窗口申请受理账号,实现专区集中受理和部门分散受理并行,确保“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够多点办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督促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事项办理情况和实际需求,将“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同步完善业务办理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的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提高“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覆盖面。组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牵头单位业务负责人,赴南阳市、信阳市实地观摩,围绕推进机制、数据共享等核心问题深入研讨,借鉴经验。市直各牵头部门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合理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具体措施,公布详实的办事指南和流程,积极引导企业群众做好线上线下申报;各配合部门积极发挥协同作用,按时保质做好联办事项审批,确保联办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根据办件情况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削减办事材料、合并办事环节,制定统一标准办事规程和指南,指导培训窗口人员规范操作、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截止2025年6月底,国家、省统筹的24个“一件事”全部上线,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平均减跑动83%、减环节82%、减时间85%、减材料76%,50%以上表单信息免填写,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精心培训推广,强化提质增效
以“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大讲堂”为载体,建立窗口受理岗和咨询引导岗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大“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培训频次和力度,经常性开展业务办理实操演练,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3次,培训500余人次。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宣传活动,多渠道解读政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持续开展社区宣讲、线上答疑活动,解答各类问题100余次。不断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标准,从窗口规范、服务标准化、业务培训、咨询辅导、推广应用等方面全面发力,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积极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健全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主动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帮办代办及预约上门服务,针对企业群众个性化需求,灵活开展提前预约、周六延时及登门走访式服务,确保帮办代办服务全面覆盖、迅速响应,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四、精准分析数据,提升办理效果
依托省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时获取“高效办成一件事”申报信息、审批进度、办结时间等各环节业务数据。依托数据交换平台,掌握“高效办成一件事”关联事项阶段性办件增量,开展办件分析。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日监测、周统计、月调度工作机制,全量收集群众现场反馈和评价数据12.7万余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分析比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申报量及关联事项新增量,并进行区域划分与类型区分,根据办件情况精准定位办事耗时久、问题反馈多的环节,分析发现12类47个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实时跟踪掌握“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进展情况,主动发现业务办理中的高频问题,与牵头部门及时共享数据,开展专项攻坚,共同整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