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门峡审信局> 政务要闻 >正文

“枫”华正茂 “豫”出新彩 ——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综述

发布日期:2023-12-29 11:01 来源:河南日报

  “枫”华正茂 “豫”出新彩

  ——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综述

  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综述

  60年,一个小镇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60年,一条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60年,一种理念在升华中迸发出磅礴力量;

  …………

  跨越一甲子,“枫桥经验”秉持初心、抵达人心,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深扎稳根、拔节生长、淬砺绽放,从“一地之计”上升为基层治理的“一国之策”。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三零”创建,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全省5.2万个村(社区)、93.3万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三零”创建,有效激活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汇聚起“河南之治”的强大合力,更高水平平安河南、法治河南的根基夯得更牢、筑得更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现在小区像从上到下穿上了‘新衣裳’。”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光明新村小区一居民笑着说。以前,该小区的主干道是惠泽市场主要经营地,白天商贩占道经营现象突出,晚上商贩收摊后垃圾遍地,居民对此颇有怨言。

  近年来,魏都区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的“红色治理”模式。光明新村小区依托“红色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优势,推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的联办机制,实现了党建引领最大化。光明新村在“红色治理”中迎来“新生”。

  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枫桥经验”的不变灵魂、根本保证。

  省委将开展“三零”创建作为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治本之策,高位谋划,强力推动,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2021年9月9日,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会议发出“动员令”:“要把创建活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在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隐患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能力本领、改进工作作风。”

  省委、省政府出台若干意见和工作方案,构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南的“四梁八柱”,并将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写入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广大党员干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理清了形势任务,明确了思路措施。省委政法委发挥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等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调度和推进机制,形成了联系紧密、运转有序、严实高效的工作氛围和推进态势。

  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平安创建深度融合,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红色动能”。

  信阳市平桥区平西街道滨湖社区强化党建“红色引擎”,依照党员的不同性格、特长,分配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公益服务等岗位,让基层党员在社区治理中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义马市以“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点燃基层治理“新引擎”,构建“党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协商机制,有效解决了车辆路边乱停放、生活垃圾乱堆放等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广泛好评。

  安阳县韩陵镇创新实施“三不五到我来管”工作法,促使基层党员干部转变思想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构建矛盾联调、平安联创、服务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党员干部勇于向群众承诺“我来管”“能管好”添足底气。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走近群众、服务民生。

  在乡村,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认真选派轮换驻村第一书记,“领头羊”队伍越建越强;在社区,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全省1.8万多个小区创建“红色物业”,群众有了“贴心管家”……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互动共融,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立足法治 前端预防

  下好源头解纷“妙手棋”

  “俺两家地头这点事及时解决了,播种时间一天也没耽误。”今年9月,家住柘城县远襄镇杜庄村的李某忙着为秋种做准备。几天前,李某还因为邻居侵占了自家田地而一脸“愁云”。“起诉后,法院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村委,很快就帮我们调解了。”李某满意地说道。

  近年来,柘城县政法系统不断延伸法律触角,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注入法治力量,让矛盾纠纷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鲜明时代特征。

  2022年3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各解纷主体的职责,打开了各解纷主体之间的通道,为有效推进我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提供了法规遵循。

  我省各地各部门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广大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定分止争,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温县祥云镇是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小麦良种科研基地。去年以来,温县法院祥云法庭共受理涉农纠纷278件,但进入法庭审理的只有39件。该院紧盯土地承包、农房租赁、集体产权改革等涉农涉众型纠纷,用好“诉非衔接”“府院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实现纠纷前端治理。目前,祥云法庭辖区已有17个村实现诉讼案件零发生。

  周口市检察机关立足民事检察职能,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老人、妇女儿童等民事主体维权的支持起诉力度,充分利用公开听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努力在检察环节将矛盾有效化解,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彰显司法温度。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我省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努力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郑州市金水区线上依托市级“在线诉调对接平台”“智慧信访”“一码解纠纷”等矛盾纠纷调处智慧管理系统,线下打造高标准实体化运行的区级平安建设促进中心、涉法涉诉联调中心等,强化府院联动、部门协同,对简单问题“分科诊断”、对症下药,对复杂疑难问题“全科会诊”、集中攻坚,实现了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跟踪、一体化研判。

  新安县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把“枫桥e站”开到群众“家门口”,充分发挥基层干部调解工作优势,有效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最大程度减轻了群众的诉累。

  人民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于未发、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放异彩。

  如今,全省5.6万余个人民调解组织、16.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访调、警调、检调、诉调对接持续推进,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一大批“金牌调解员”“品牌调解室”在基层涌现,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科技支撑 数智赋能

  领跑服务群众“加速度”

  “上报矛盾信息以后,你们就马上连明带夜给我们调解,太感谢你们了!”遂平县和兴镇火龙庙村村民陈某在“老梁调解室”握着梁文贺的手感激地说。

  遂平县司法局和兴司法所着力打造“老梁调解团”,将调解室搬到了村组、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今年以来,“老梁调解团”以数字化为牵引,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融合升级,实现智慧指挥、整体协调、精准化解。今年以来,和兴镇已有近20个村实现同类别矛盾纠纷在线指尖化解。

  社会治理为了人民,要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机制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我省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的智慧保障,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破解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难题。省委政法委统筹开展平安河南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三零”创建夯实数据支撑。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手段,着力构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更智能、更高效。

  濮阳市公安局孟轲派出所坚持实战化引领、信息化支撑,高标准打造综合指挥室和社区警务队伍,探索创建“共治防风险、智治护平安、善治促和谐”的新型警务模式,有效实现社情动态“全掌握”、矛盾隐患“全排解”、公安服务“全到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成基层治理数据平台,打造数据驱动、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可视地图,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用智能化助推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助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智慧升级”。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构筑平安、服务群众有了更强大的助力。

  “小区的安防越来越智能,社区服务也越来越到位了。”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孟南社区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智慧社区为生活带来的安全与便捷。

  近年来,龙塔街道开发智慧龙塔“慧玲珑”双向App,开设线上办事、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矛盾调解、城市管理等功能,将便民事项对接街道大数据平台,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让“治理”变“智理”。

  如今,从整合、融合迈入耦合,各地多样化的智能平台、智能终端竞相涌现,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投入使用,社会矛盾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闭环处置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迸发出巨大效能。

  发动群众 多元协同

  绘就共治共享“同心圆”

  “得亏我入了保,否则真是遭罪又破财啊。”正在家中养伤的内乡县湍东镇下河村村民符某,提起“一保五滤”有着道不尽的感触。

  前不久,符某骑电动自行车时发生单方面交通事故,致脚部骨折。事发后,下河村调解员(理赔员)张新柯迅速联系保险公司,告知相关情况。保险公司按照单方面事故赔偿规定,赔偿符某2000元,有效缓解了符某的经济压力。

  湍东镇常住人口12万,90%以上的家庭以电动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多发频发。

  着眼这一问题,湍东镇探索创新“一保五滤”化解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纠纷工作法,激活企业社会属性,“一保”即把保险机制引入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纠纷处理,“五滤”即普法宣传“滤隐患”、速调速赔“滤苗头”、警地联动“滤爆点”、共享法庭“滤疑难”、司法建议“滤乱象”。目前,该镇已有超1万辆电动自行车购买了保险,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要求参保。

  顺应时代的潮流,依靠群众的创造,是“枫桥经验”长盛不衰的基因。

  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落实在“三零”创建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鹤壁市钜桥镇针对“矛盾产生后斗气大于说理”这一特点,探索创新“选、进、稳、调、清”村镇五步解纷工作法,吸收群众认可、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建立“调解人才库”,引导矛盾纠纷当事人“点将”,将稳定情绪放到说事评理前,发挥熟人间好说事、亲朋间多信任的优势,因人因事施策,实现群众“事心双解”。

  开封市司法局创办《宋都调解》栏目,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直观地以案说法、以案释理,达到“调解一起、普及一法、播出一期、教育一片”的效果,目前已播出节目300余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多起,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200多部,逐渐在百姓心中树起一座平安、公正、法治的丰碑。

  新乡市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创新探索实行心理辅导、家事调查、社会关护、判后回访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形成“柔性审判+多元化解+心理疏导”的家事审判“新乡模式”,充分运用亲情齐规劝、社会同介入、诉讼冷静期、亲情必回访等方式,多途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实现“为家庭疗伤、法院减负、社会减压”的良好效果。

  村规民约虽然是一个个小章程、小法则,却体现着法治与德治的融合。

  济源市五龙口镇留村探索建立以村规民约为基础,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孝善理事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五会”基层治理机制,让美丽乡村由“景美”向“德美”延伸,润物无声中,文明乡村幸福门由此开启。

  基层治理既要集众智、汇众力,更要听民声、顺民意。

  “多亏了咱们村民议事会,要不然我家的新房子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建起来。”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街道景庄村村民王福弟看着新盖起的房屋,高兴得合不拢嘴。

  景庄村吸纳老干部、村“两委”人员、退休教师和热心村民等组建农村事务会商议论小组,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原则,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严格按照议事流程,广泛听取和收集村民意见建议,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个个基层善治的鲜活故事,构架起一座座凝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以“三零”创建为载体,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原大地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步形成。

     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停的路,“枫桥经验”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新时代新征程,“枫桥”故事不断续写,平安蓝图也将再谱新篇。河南各地各部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全力以赴推动“三零”创建不断走深走实,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