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门峡审信局> 政务要闻 >正文

乘数字东风 创智慧未来

发布日期:2021-06-17 10:05 来源:三门峡日报

2019年12月,三门峡市被工信部评为“2019年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地区实践(地级市)”,全国入围的地级市只有12个,河南省仅三门峡一家;

2020年10月,三门峡市被中国信息协会评为“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2020年11月,在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上,三门峡市被评为“2020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特殊贡献奖”;

2020年11月6日,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省发改委正式批准我市成为河南省8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等30多个代表团550余人先后到我市视察和调研,周口、新乡、开封、漯河、驻马店、平顶山、濮阳、济源等兄弟地市纷纷到我市参观学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三门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超前,成效显著。”这是多位省部级领导先后到我市数字三门峡运行指挥中心视察和调研后的一致评价。

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时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全球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三门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主动谋划,勇于探索,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2016年年底,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以事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民生福祉改善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承担此项重任的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经过学习考察、调研摸底、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四个阶段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6月全面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此解决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促进三门峡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可持续”的市县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子,成效显著,硕果累累,有效促进了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助推了三门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效提升民生服务质量

如今在三门峡,只要说起“12345”,大家都不陌生。“有问题打‘12345’”成为很多三门峡群众的口头禅,也成为群众解决问题经常想到的号码。

近日,陕州区王家后乡胡果村村民张先生逢人就夸赞:“政务热线办事效率高、一心为民工作作风好。”正是“12345”政务热线及时帮他解决了小麦病虫害,从而让他家今年的粮食收成没有减少。

张先生只是众多受益于“12345”政务热线的代表。翻开三门峡市“12345”政务热线记录簿,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群众的各种诉求,不仅有停水停电、暖气不热、噪声扰民等影响生活的日常性问题,还包括违章建筑、农村土地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升级等各类社会发展与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很多搁置许久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一个号码、一个事项、一张单子、一办到底”,市“12345”政务热线把优质的民生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消化在基层,遏制了大规模上访事件的发生,市委、市政府信访量连年下降。“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也因此先后被评为2020年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价值创造”优秀单位、全国最佳政务热线评选“卓越百姓服务奖”、河南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三门峡市三八红旗集体。

今年1月20日凌晨2时,三门峡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使用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电话远程指导一位孕妇在家中成功分娩,这是三门峡市启用MPDS系统一个月以来,首个成功指导分娩的案例。

这是我市“智慧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全市并网运行的成果。

以市级120为枢纽,5家县级120为管理分中心,42家城乡急救站为网络的城乡一体智慧化院前急救指挥模式,上线了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系统,我市成为河南省首个实施市级统一调度的省辖市,也是我国继山东省及北京市后率先实现市县120统一调度的城市和地区。“智慧120”打破了院前急救的行政区划界限,交界地带急救半径缩短3—15公里,急救时间缩短5—30分钟,“120”从单纯的派车迈向了电话急救医疗指导,弥补了救护车到达前的空缺,实现了院前急救“零等待”,为呼救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对偏远农村等急救半径长的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还有深受群众喜爱的“线上三门峡”APP。这个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市民APP,包含便民、便企、便政、便游等多个板块,积极融合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应用等要素,上线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智慧公交、公积金提取、医保查询、电子社保卡、社保缴费、企业直通车等50多项便民功能,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让我市群众、企业更好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助力三门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幸福城”。

有效促进行政效能提升

“最多跑一次”“一证通办”是近年我市很多行政服务部门出现频率特别高、广大群众议论特别多的一句话。

2017年10月,三门峡“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在全省首批建成应用,覆盖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实现了数据发布同源、办事入口统一和用户中心统一,并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还接连推进了“互联网+监管”“电子监察”“好差评”等系统平台建设及应用,推进政务服务网与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对接。“互联网+监管”系统被列为全省试点,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如建设的不动产管理系统已实现水电气暖过户一体化,群众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根据个人意愿,按“一套资料、一表审核、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的原则,实现在办理二手房不动产登记时,同步办理水、电、气、暖过户;主城区不动产登记实现了所有业务2小时办结,部分业务即时办结,首次推出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发证”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新模式……

不仅如此,为加快推进数据共享交换,扩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范围,我市开发了政务数据查询核验系统,该系统于2020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各部门通过网页即可实时查询、核验其他部门的共享数据,有效推动了政务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制作、政务服务等工作深化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工作效率。

同时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将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20个部门及涉及工程改革审批事项整合,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模式,全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50天压至最长90天、最短40天,政府投资建筑类和社会投资建筑类审批时长由原来的200多天压至69天,进一步提升了办事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

近年,我市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创新建设了“放管服”数字大脑,通过常态化推动“放管服”改革的数字化平台及配套的制度机制,实时晾晒“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准确掌握“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问题和瓶颈,帮助“放管服”领导机构找准方向、破解难题,进一步密切政府部门间线上工作协同,有效提升了“放管服”改革整体效能,全面提升了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有效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我市很多公务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公文流转都是纸质文件,不在办公室就处理不了,遇到出差、开会就积压很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自从有了“甘棠政务”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全程线上办理,既可以在办公室利用电脑处理,又能通过手机APP,利用碎片化时间即时线上办公,随时随地,便捷高效,再也不用担心工作进度卡到自己这里了。

“甘棠政务”系统是三门峡自主研发的机关工作人员线上办公产品,已上线了公文处理、视频会议、线上会议、即时通信、工作汇报、信息简报、督察督办等多种功能,支持PC、手机等多端操作。自从在全市推广应用以来,有力推进了多级线上协同办公,有效创新了政务办公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机关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已成为高效办公第一载体、提升作风的一张明镜、科学决策第一参谋、公务人员第一帮手。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该中心是集城市监控、智能决策、应急联动、资源调配、信息服务、展示交互于一体的城市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成为“智慧三门峡”的“神经中枢”和“大脑”,目前已入驻“12345”政府服务热线、智慧城市管理、网络安全管控平台等多个信息平台,还将纳入智慧环保、效能评议的日常调度指挥功能,进行统一调度指挥。

全省首创采用市县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的三门峡智慧城管系统,让城市事件、部件的管理职责更清晰,部门联动更高效,管理方式更精细,问题解决更快速,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单部门向协同化转变,使城市管理越来越智能,城市服务越来越便捷,城市面貌越来越靓丽。

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疫情防控平台”做好社会应急管控。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市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快速上线了“7平台+1门户+1绿码”大数据疫情防控和健康出行体系,底数摸清,动态可管,为防控疫情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助力我市成为河南省第一个确诊病例清零的城市,成为河南省百万人口疫情发生率、确诊率、感染率最低的城市,成为河南省率先启动复工复产的城市,为三门峡市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以及省市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

“12345”政务热线平台做好矛盾线上化解。我市通过“12345”政务热线平台,对老百姓反映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指派相关部门妥善处理,避免转化成信访案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化解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为政府掌握社情民意提供大数据支撑、信息源、数据库;通过建立“疑难工单库”,梳理出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入学难、垃圾处置难、办事难等“七大难”问题,为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提供了决策参考。

全域网格化管理平台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城市网格管理、农村网格管理、城乡之间自然区域的网格管理进行整合,把各职能部门的网格管理职能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一格多能”,延伸社会治理和服务触角,着力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情”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便民服务,构建市县一体、城乡一体、全域覆盖、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全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已完成基础人口等10万多条数据录入,开始在湖滨区试运行,协助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视联网管控平台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视联网管控平台已完成数据资源整合平台一期建设,整合全市视频资源,能对各类复杂场所进行了视频监控数据的整合利用,最终实现消防、治安等社会功能的联动,有效提高了我市社会治理水平。

 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没想到咱们三门峡也有这么好的金融平台!”这是多名企业负责人对三门峡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评价。

 2019年,三门峡市全面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各方资源,建设了集金融产品展示、融资咨询服务、企业信息查询、风险分析预警、银企互动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该平台通过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对接,实时更新企业相关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为银行提供风险预警,消除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和难点,极大地优化了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力助推了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东风,我市一些传统企业也焕发新活力。

于2020年8月31日正式上线运营的三门峡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政企互通服务、工业资源共享和工业云网协同。目前平台包含软件超市、解决方案、示范企业、供需对接、工业产品发布中心、政企通道(政府项目申报、工业经济监测、行业动态、企业动态)、开发者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对接平台等9个模块,可以更好地服务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3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全市工业企业资源快速汇聚和经济运行数据快速监测,打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带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大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等以更快速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拓展,推进工业经济各要素资源高效共享、工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为牢牢掌握三门峡政务信息化主动权,把控投资成本,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留住高技术人才,2017年6月我市专门成立了国有控股的三门峡崤云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近年,崤云公司快速成长,迅速壮大,已跻身河南省信息化企业“第一梯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获得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资质,具备了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运维能力和运营能力。2020年10月崤云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市信息化企业上市“零突破”。

短短三年,崤云公司成长为河南知名、国内知晓的信息化企业,吸引了华为、腾讯、阿里、海康威视、启明星辰、中国电子等行业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积极前来寻求合作,有效增强了我市大数据产业竞争力,未来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面向互联网下半场的领跑者,成为新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示范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北上广建成大数据不奇怪,贵州作为西南地区省份建成大数据很奇怪;郑州、洛阳在河南建成大数据不奇怪,偏远的三门峡走在大数据前列很奇怪,可以说贵州之于全国,三门峡之于河南。”这是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主要领导对三门峡大数据建设的评价。

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赓续精彩。

下一步,我市将紧密围绕“创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打造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对标上海、杭州、贵阳等先进地区,坚持聚焦“三大主线”(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强化“一大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巩固完善“两平台”“三中心”“三联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放管服”数字大脑、“甘棠政务”协同办公、全域网格化管理、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应急等大数据场景应用重大工程,有效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2025年达到全国一流智慧城市水平,助推三门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