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问答
(一)《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全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支撑体系和制度规则框架基本形成,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一批数字政府特色应用在数字决策、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到2035年,以数字化驱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
(二)《实施方案》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一是以强化经济数据融合治理、支撑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和提升经济政策有效性为重点,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全面感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精准研判,针对性出台财政、金融政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构建精准科学的数字经济调节体系。
二是以推动协同化监管、实施精准化监管和推行智能化监管为重点,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手段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推动政府监管领域全覆盖、多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管执法事项全程网办、无缝衔接、自动留痕,通过数字化再造监管流程,减少重复执法和扰民扰企,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数字监管体系。
三是以提升社会矛盾网上化解能力、完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智慧应急建设、健全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为重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应急管理、气象信息等领域的全过程可视可控,努力构建精细精准的数字治理体系。
四是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行智慧便捷服务、实施精准惠企服务和提升民生服务质效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手段破解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服务一站式集成、精准化直达、智慧化体验,努力构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以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聚焦生态环境监测、生态治理、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为基础,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努力构建智慧联动的生态环保体系。
六是以推进政府决策管理“科学化”、政务内部运行“数字化”和行政监督管理“透明化”为重点,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对政府运行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再造政府运行流程和治理模式,推动政府运行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进而提升政府行政执行能力、行政监督能力、辅助决策能力,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务运行体系。
七是以优化政策信息发布、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和畅通政务互动渠道为重点,以数字化赋能政策发布解读,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精准把握民生政策需求热点,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及功能升级,实现政府信息“一网可查、一网可答、一网可办”,动态在线收集民情民意民需,实现民生实事谋得准、办得快、办得好、办得实,努力构建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体系。
八是以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完善落实安全制度和加强安全防护“一道墙”建设为重点,强化政府部门数据管理职责,健全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健全数据归集、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安全管理等制度,强化数据安全风险监测防范,全面提升云、网、终端、数据、应用防护能力,努力构建严密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
九是以促进政府职责体系优化重塑、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项目统筹管理和健全制度标准规范为重点,深化数据信息机构改革,整合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职能,遵循全省数字政府统一标准规范,推动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政务信息系统统一运维、政务大数据体系一体构建、政务云网资源集约保障,促进数字政府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
十是以创新数据管理机制、深化数据高效共享和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为重点,统筹建设人口库、法人库、信用信息库、电子证照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加强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分类分级开放,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创新,有效支撑应用创新和数据价值发挥,努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体系。
十一是以加强政务“一朵云”建设、构建政务网络“一张网”和强化共性应用支撑能力为重点,集约建设省市两级政务云,推进政府应用系统和数据统一接入政务“一朵云”。集约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市县乡全覆盖,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全面互联互通。集约开发满足共性需求的智能化组件、通用算法模型、业务智能模块,努力构建集约共建的公共平台支撑体系。
十二是以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数字社会建设和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为重点,以数字技术建立新型监管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服务,不断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农村智慧党建建设,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机制,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协同共进的数字三门峡发展体系。
相关政策: